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空港规划 > 规划设计

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日期:2012-08-11 来源:武汉临空投集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武汉的区位优势、综合交通优势和科技、教育、人才、产业资源等优势,遵循“重点产业带动、配套产业协作、产业链条拓展、集群效应显著”的发展思路,深化以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为主体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系统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中部航都、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
  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立足中部、面向世界的原则。充分发挥临空经济的聚集辐射功能,积极调动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强化机场与铁路、公路以及长江水运码头有效衔接,由近及远,合理布局发展临空产业。各项功能布局、设施配套要尽可能满足服务城市圈、辐射大中原、面向国际化的需要。
  2.促进航空、发展区域的原则。机场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武汉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围绕武汉天河机场的发展定位,以促进武汉航空枢纽的建设为核心,突出服务功能、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航空客、货运输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使武汉临空经济区成为推动黄陂区、市域其他地区、武汉城市圈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功能新区,形成“地方支持机场发展,机场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共赢格局。
  3.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各类设施合理布局,预留发展空间”的思路,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机场总体规划等充分衔接,合理确定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规划范围、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和产业重点,研究提出可行的发展模式、发展措施。推进产业管制和空间管制相结合,合理调整用地布局,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功能区域,提高产业准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场建设相协调,同步推进、滚动实施。
  4.发挥优势、跨越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武汉作为全国首个实施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发展机遇,依托武汉天河机场的区位优势、临空经济区的后发优势和武汉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准入标准,鼓励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产业,限制发展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产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型产业,促进武汉临空经济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和具有武汉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等不宜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严格保护耕地、湿地、林地和山水林资源,重点处理好规划与建设、开发与土地合理利用、发展与生态保护三个方面的关系,形成水网、绿网交融的滨水生态特色,促进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其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分别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机场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武汉临空经济区按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分期建设,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
  1.近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
  到201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4万吨、年客机起降12.8万架次,中枢质量、航线网络在大型枢纽机场中名列前茅。
  临空经济区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以航空物流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同时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开始探索性发展。
  ――启动基础性规划的编制。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机场建设航空城、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模式和发展经验,着眼于打基础、建框架,组织开展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及配套政策深化研究,充分利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完成临空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五线”控制,指导武汉临空经济区规范、有序地开发建设。
  ――航空枢纽建设大规模展开。启动机场第二快速通道和以机场第二跑道、第三航站楼等为主体的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强化临空经济区与主城和周边地区,以及与铁路、公路、水运网络的衔接。深化实施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进更多的航空公司,增建基地公司,增开国际国内航线,大力发展经停中转航线,实现武汉“天空开放”。到2010年,国际航线达到5―10条,国内航线达到100条左右。
  ――临空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区域产业准入标准提高,航空物流业优先发展并初具影响,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起步,区域内传统产业着手改造提升。到2010年,引进航空物流龙头企业1―3家。
  ――基础区域开发逐步推进。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得到有效控制,航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土地整理和水、电、气、信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初步形成较强的项目承载能力。
  2.中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
  到2020年,武汉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4万吨、年客机起降40.3万架次,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大型枢纽机场之一、邮政航空枢纽之一和国内低成本航空中心。
  临空经济区各功能园区基本建成,协调管理机制比较完善,自主创新和发展动力强劲,经济总量在全市的比重明显上升,成为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航空枢纽功能明显提升。武汉天河机场及周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国际客、货空运业务得到大力发展,通航城市覆盖全国90%的机场,开通10―20条国际直达航线,利用第五航权发展国际经停航线,中转旅客比例达30%,国际旅客比例达10%,力争形成东南亚――东北亚、东亚――欧洲的“大十字”复合枢纽,成为中国的“亚特兰大”机场。
  ――临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规划建设的多层次、多组团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形态初步形成,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
  ――临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共同构成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趋于成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显著上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临空型企业的显著特征。
  3.远期发展目标(到2040年)
  到2040年,武汉天河机场发展终端容量达到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95万吨、年客机起降60.6万架次,成为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复合枢纽之一。
  临空经济区功能园区全部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成为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中国中部航都、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